见面【二更】(2 / 2)

小和尚下山啦 柯染 2671 字 29天前

秦雪不太相信,“真的吗,爷爷教我都没有用书。”这真是她见过最厚的书了!比一学期所有课本加起来还厚!

明镜不太懂这个戏曲的内涵精髓,但是看完这本书,照本宣科也学了点皮毛,现在为了鼓励小伙伴,就也顾不上许多,往后退到雪雪能看到的地方,丁脚踏步,左手兰花掌端在身前,右手从身侧往上撩起,口里唱道,“嚯嚯嚯,娘子,娘子,千不是万不是,俱是我王有道的不是,哝哝哝,我这厢赔礼了,我这厢跪下了……”

巴掌大小人姿势端得足,连戏服也没穿,还做出了抬袖理袍要下跪的动作,小碎步蹬蹬蹬,摇头晃脑的小光头在雪地里亮得像灯泡一样,咿咿呀呀惟妙惟肖,偏生童音稚嫩,一起手,一抬腿,很是认真可爱。

骆清书看得想笑,忍不住又拿手机录了一段,折回来还能看见这么可爱珍贵的一幕,倒是意外之喜了。

那边秦雪拍掌,连连夸赞,“明镜好厉害!”

明镜有些脸红,它对这方面实在不感兴趣,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容易犯困,学的也就不怎么样了,但还是鼓励人类崽崽,“我就是照着书本学的,雪雪很聪明,肯定能学得更好。”

秦雪抱着书,又翻到了后头,愁死了,“除了图片,其它线条和字我都看不懂……”

雪雪说的是曲谱。

明镜弯了弯眉眼,“雪雪可以先读书,等你学会做海河一小的语文数学卷子,你就能看懂了。”是这样没错,上个周师父带它去酒庄工作,休息室里有个小哥哥很苦恼,它帮忙做了两张卷子,第二天小哥哥震惊地说是满分,所以它的水平应该是这个,等雪雪读书到这个程度,应该就能看懂了。

秦雪重重点头,抱紧了手中的书,圆圆的小脸上都是坚定,“我记住了!”

看到人类崽崽不哭了,明镜也呼了口气,给她道别,“雪雪,我有了爸爸妈妈,要到海河市找爸爸妈妈了——”

老房子隔音不算好,秦奋民在客厅里看电视,听见女儿屋子里有说话声,敲门敲不响,就打算去窗户那边看看,出门转过去就看见自己丢了的那些糟心东西正堆在窗台上,还多了一本唱戏的书,不用看肯定是这小和尚给的!

秦奋民见过这个小和尚好几次,一天正事不干,不是抱着个木鱼瞎念经,就是拎着个小皮桶去钓鱼,女儿都给他带坏了!

他就是听不得‘戏’这个字,甭说是外人,就是秦爷爷,被他发现,也得喷得对方狗血淋头,他平时最不待见这些东西,看见一次就丢一次,现在发现自己丢掉的东西又被捡回来了,更是火冒三丈,冲过去扯下来摔在地上就踩,什么破烂东西!

明镜手还压在书上,被带着往后踉跄了一下,鞋子都掉水沟里了。

今天早上没下雪,地板上化雪了,衣服掉在地上就脏了。

秦雪哭闹踢打要来抢,“你快回海河去!我不要你回来!我只要爷爷!”

秦奋民一把揪住孩子,两巴掌就拍在了她背上,“成天跟野孩子混在一起,能学什么好!跟我回家!”

孩子堆里骂人,骂人野孩子没爸爸妈妈就是顶天的侮辱了,秦雪很气愤,“你们骂明镜,我不要你们当爸爸妈妈!”

明镜上前要把书捡起来,秦妈妈拦住不让它靠近,一推就把它推出去好几步。

秦妈妈心疼自己孩子被揍,怪面前这个脏兮兮的小和尚带坏自己的孩子,看他还要捡书本,忍了忍没忍住,“小和尚你去别处玩,我们小雪是有姓有家的孩子,有爸爸妈妈,长大了要赡养父母,现在不好好读书,将来总不能也拿着个碗要饭去!以后别来找她了!”

这话说得不够直接,小孩未必能听懂,但是骆清书在茶楼上听到了,脸色阴沉,正要起身,看见那边苏世阳下车大步过来,就站在窗户边不动了。

“你说谁没有家,谁没有父母?”

苏世阳到了有一会儿了,车就停在魁阁外面,只是看小和尚在和小朋友告别说话,唱京剧唱得可爱,没忍心打扰,这会儿脸都黑沉了,声音也冰寒得冒冷气,对着一个孩子说这样的话,不觉得刻薄了么?

“他姓苏,也不是要饭的,名字叫苏明镜,是我苏世阳的孩子,现在道歉!”
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ps:接到编编的通知,下章要入v了,感谢宝宝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,希望能和宝宝们一起走下去,qaq这三天的订阅对作者君很重要,爆更求宝宝们不要养肥,爱你们~~

ps:给宝宝们推荐作者菌的完结幻想现言:

推荐作者君的完结现代言情《和国家机器恋爱的正确姿势》戳作者菌专栏

文案一:

身为一名经过严格训练残酷战斗的末世人,陈清雪精神力强悍,战斗力爆棚。

从末世回来后,别人眼中陈清雪出身豪门却爹不疼妈不爱,还被亲妈强按头嫁给一个病弱的短命鬼,可怜。

实际上陈清雪卡里几千万,身后迷弟迷妹排排站,还有大佬争着赚钱给她花。

文案二:

陈清雪阴差阳错嫁给了病弱大佬,大佬活不过二十一岁,于是他说:

这是五百万,给你以后买衣服穿;

这是五百万,给你以后做慈善用;

这是五百万,给你以后买房子住;

这是五百万,给你以后日常花销……

我挣的,给你存了一个亿,将来好生活无忧。

后来他没死——存的就更多了。

末世女军人x科学大佬的舒爽甜生活。

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
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兵。

国有难,召必应之,虽死不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