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六十一章 蛟龙现世所向披靡(1 / 2)

断狱 离人望左岸 1944 字 27天前

硝烟四起,炮声轰轰,满目疮痍,遍地都是逃亡的士卒,亲军们在大宋的炮火之下,竟然全无反抗之力!

这是忽必烈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场景,这么多年来,大宋都是被动挨打的软蛋,谁能想到他们也会有如此强势的一天?

今次大宋非但离境出战,竟然还主动攻击,而且还一举击溃了战斗力最强的蒙古亲军?

说出去谁信!

然而当忽必烈在亲兵团的簇拥和护卫下,不断撤退,途中见识了炮火的威力之后,他终于信了!

这种铁炮可不是他们改造过的回回炮所能够比拟的!

回回炮乃是攻城利器,能够发射巨大的砲石,蒙古人又加以改进,将震天雷等火器通过回回炮发射出去,以此来伤敌。

这等样的回回炮,曾经给蒙古大军带来了无数的胜利,直到忽必烈见识到杨璟这边的火炮,才知道回回炮终究只是大型一点的抛石机,如何都称不上真正的火炮!

杨璟这边的火炮虽然貌不惊人,甚至显得很是粗短渺小,可正如它的名字一般,凶猛如虎!

火炮发射出实心弹,随后便是数百的铁砂和散弹,神火营的人还带了不少可爆炸的开花弹,几乎在短短时间内便将蒙古亲军用炮火弹药血洗了一轮!

蒙古大军溃散奔逃之后,杨璟赶忙让人将火炮和火枪手都撤了回来,换上了大宋禁军以及壮族蛮兵,连同阮文雄的安南蛮兵。

因为蒙古大军四处冲突,已经进入了近身肉搏的阶段,此时再不撤回火炮和火枪手,只怕要倒霉的就是杨璟了。

炮手和枪手们对火器很是在行,但近战终究不行,杨璟与杜可丰等人也将三棱军刺做了出来,虽然没有钢材,但生铁的也不错,安装在步枪前头,当刺刀来用,威力也不可小觑。

可火枪火炮如今是大宋领先蒙古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重器,决不能因为近身肉搏而被敌人夺去。

丢失哪怕一支火枪,都有被人解剖研究的风险,若蒙古人因此而得到火枪的技术,那可就因小失大了!

杨璟虽然撤回了火炮和火枪,但他们的余威尚存,火器的杀伤效果,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军士们,他们士气如虹便冲上了战场!

而蒙古人这边,因为炮声和枪手终于消停,他们也鼓足了勇气,四处寻找生路,双方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了!

没有了火器的支持,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残酷血腥的冷兵器时代,双方搏杀起来,血肉横飞,鲜血流淌成溪河,真真惨烈无比!

大宋禁军经历了一路行军,早已磨砺出必死的信念来,今次千挑万选,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,在安南蛮兵面前,也没有丢脸。

广南西路的壮族蛮兵倒是轻车熟路,一般都是三五人为一组,前面的人顶着藤牌,后面则是枪兵和刀手,最后的人抬着箩筐收集首级,配合得极其默契,数千蛮兵如大型的收割机一般,所过之处,只留下遍地无头尸体!

忽必烈渐渐收拢残兵,眼看着没有了火器,心头也安稳了不少,下达了好几道格杀令,亲自斩杀了不少逃亡者,才止住了大军的颓势。

从这一点来说,忽必烈也是个治军严谨的好将领,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下,都已经溃不成军了,还能够止住逃亡的势头,若非有严谨严厉乃至于严酷的军纪,是如何都做不到的。

忽必烈的蒙古亲军这一路攻伐,先打下大理,而后绕过西南,入侵安南,享受过胜利的果实,也吃过太多的苦头,这丛林之中的日子,让人不愿去回想。

好不容易就要攻下龙渊城,士卒们是如何都不甘心退却的,可现实就是这般,所谓兵败如山倒并非没有道理的。

人都是从众的动物,但凡有一人生出了退意,有人开始逃亡,便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效仿着要逃跑。

这种情况之下,忽必烈虽然经过了短暂的撤退,但能够如此快速地纠集阵型,止住颓势,足见其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强大的凝聚力!

忽必烈审时度势,显然还在考虑,这种状况下是否还能继续战斗,若留下来死战,胜率会有多大。

作为合格的将领,临危不乱是第一要素,快速分析形势又是第二项本事,但真正有本事的人,是在眼看着要胜利之际,却懂得及时撤退的人,是眼看着就要失败,却仍旧坚持死战的人!

因为做出这样的决定,都需要勇气,而勇气,同样是将领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!

忽必烈虽然还年轻,但却是经历了许多征战的成熟将领,眼下虽然暂时止住了颓势,但大宋军与龙渊守军里应外合,蒙古方面的胜算实在低得可怜!

可若是他们就此撤退,军心必定涣散,在这种并不开阔的地形上逃跑,让大宋和龙渊城的军队大肆掩杀,他们必定丢盔弃甲血流成河,想要卷土重来可就难了!

届时即便能够逃脱,可已经再没有足够的兵力,对龙渊城进行第二次攻击,此次南征也就彻底失败了!

更要命的一点是,若忽必烈无法保住足够的兵力,返回大理之时,若大理趁机作乱复辟,他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镇压叛乱!

忽必烈的心绪在飞快流转,而越是思考,他便越是心凉,因为他突然发现,无论是留下来死战,还是撤退,都已经大势已去!

大宋军队的火枪火炮实在太过惊世骇俗,蒙古士卒们的军心士气早就被打散,即便留下来,又有何用?

麾下的将士们都在等待忽必烈的决定,而战机瞬息万变,转瞬即逝,必须要及时抓住!